习题1
题型:填空题
题目:岩溶形成与发育的两个主要条件为
和 。

习题2
题型:填空题
题目:河流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向可分为
和 两种。

习题3
题型:填空题
题目:按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类别,在通常情况下,当地表为全风化时,再往下则依次为
, , , 。

习题4
题型:填空题
题目:滑坡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不同的变化过程,通常可划分
、
、
三个阶段。

答案:
蠕滑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渐趋稳定阶段 |
习题5
题型:填空题
题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
、
、
;其防治措施,上游以
为主,中游以
为主,下游以
为主。

答案:
丰富的松散物质来源、有其形成地形条件、突发而急骤的大量水流、水土保持、拦挡措施、排导措施 |
习题6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崩塌

答案:
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或滑落,并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下的现象。
|
习题7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坡积层

答案:
坡面片流不断洗刷地面,同时将山上的碎屑物质搬到较平缓的山坡或山麓处逐渐堆积起来,形成第四纪松散沉积。
|
习题8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泥石流

答案:
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山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
|
习题9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风化作用

答案:
长期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其结构、构造乃至化学成分将会发生变化,并逐渐破碎疏松,甚至变成各种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岩石在常温、常压下,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直接接触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
习题10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滑坡

答案:
滑坡是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习题11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洪积扇

答案:
经过多次山洪急流搬运堆积作用后,洪积层在山前或沟谷口堆积,其平面上呈扇形,故称为洪积扇。
|
习题12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岩溶

答案:
岩溶是可溶性岩石以被水溶解为主的化学溶蚀作用,并伴随以机械作用而形成沟槽、裂隙、洞穴,以及由于洞顶塌落而使地表产生陷穴等一系列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
习题13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土洞

答案:
岩溶地层上覆盖的土层被地表水冲蚀或地下水潜蚀所形成的洞穴。进一步发育形成地表塌陷。
|
习题14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河漫滩

答案:
靠近主槽、洪水时淹没、平水时出露的滩地称为河漫滩。
|
习题15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河流阶地

答案:
在河谷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河漫滩,由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堆积作用的综合影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
习题16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答案:
在洪水期河水漫出河床,流速减小时较粗的沉积物便沉积下来,河漫滩沉积物多由粉砂与粘土组成。由于河曲的发展,河床侧向迁移,在河床沉积之上堆积河漫滩沉积,这一套沉积称为河漫滩冲积层的二元结构。
|
习题17
题型:选择题
题目:“马刀树”常用来判断下列哪种地质现象?( )
A、崩塌 B、滑坡 D、地面沉降 D、地震

习题18
题型:选择题
题目:“醉林”是滑坡体上( )阶段的特征。
A、蠕动变形阶段 B、滑动阶段 D、渐趋稳定阶段 D、以上都不是

习题19
题型:选择题
题目: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劣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习题20
题型:选择题
题目:关于河流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河流裁弯取直是由于河流具有向源侵蚀作用;
B、向源侵蚀属于河流的侧蚀作用;
C、河流地质作用加上地壳的间断性升降运动,可以在河谷形成多级阶地;
D、以上都不对。

习题21
题型:选择题
题目:下列条件中不是岩溶发育的必需条件( )。
A、具有可溶性岩层;
B、具有溶解能力与足够流量的水;
C、地下水或地表水有渗流的途径;
D、存在褶曲等地质构造。

习题22
题型:选择题
题目:激发泥石流的决定性因素为( )。
A、合适的地质构造条件;
B、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的来源;
C、人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D、岩土体中有贯通的破坏面。

习题23
题型:问答题
题目:何谓滑坡?试分别分析滑坡发育的内部条件及产生的外部诱因。

答案:
滑坡产生的条件即引起斜坡岩土体失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们使斜坡外形改变、岩土体性质劣化以及增加附加荷载等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1)内部因素
①斜坡的外形: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当斜坡坡度愈陡、高度愈大以及当斜坡中上部突起而下部凹进,且坡脚无抗滑地形时,滑坡容易发生。
②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亲水软化的土层和一些软岩中。
③地质构造:斜坡内的一些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软弱面若与斜坡坡面倾向近于一致,则此时斜坡岩土体容易失稳,这些软弱面可能组合成滑动面。
(2)外部因素
①水:据统计90%以上的滑坡均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作用可使岩土软化、强度降低,加速岩土体的风化;此外,地表水对斜坡坡脚有侵蚀冲刷作用;地下水位上升使岩土体软化,渗流水力坡度增大等。故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说法,说明了水对滑坡作用的重要性。
②地震:地震可诱发滑坡发生,在山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地震破坏斜坡岩土体结构,粉砂层液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地震动力波在岩土体内的传播,使岩土体承受地震惯性力,有利坡体下滑。
③人为因素:①坡脚开挖不当,坡顶任意堆载;②地表植被等覆盖层人为破坏,引起地表水下渗;破坏自然排水系统,或排水设备布置不当,排水不畅,使坡体水量增加;③引水灌溉或排水设备漏水使水渗入斜坡内。
所以总的说来,不良地质条件是产生滑坡的内部因素,而水的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触发滑坡的外部因素,找到了滑坡产生的原因,就能依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滑坡的防治问题。
|
习题24
题型:问答题
题目:简述滑坡要素及滑坡的发育过程和整治措施。

答案:
滑坡的形态和边界的基本构造特征是判断滑坡存在和滑坡范围的重要依据。一个典型滑坡的基本构造特征包括如下方面要素:滑坡体;滑动面、滑动带、滑坡床;滑坡壁(后壁);滑坡台阶;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主轴等。
一般说来,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人为地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蠕滑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动阶段(滑动破坏阶段);渐趋稳定阶段。这种阶段划分的主要意义在于认识滑坡和正确地选择防滑治滑措施。
滑坡的整治措施有如下几大类:排水类(包括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支挡类(如抗滑挡墙、抗滑锚杆(锚索)、锚杆挡墙、抗滑桩等);减重与反压(坡顶刷方或拆除建筑物减重,坡脚堆载反压);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其它措施等。滑坡治理工程一般以支挡为主或以排水为主,排水、支挡、减重、护坡等措施视具体情况(滑坡的引发因素)采用,进行综合治理。
|
习题25
题型:问答题
题目:什么叫风化作用?它有哪几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长期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其结构、构造乃至化学成分将会发生变化,并逐渐破碎疏松,甚至变成各种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岩石在常温、常压下,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直接接触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按风化作用的性质,可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包括三类: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基本上决定了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程度,主要是气温的变化、雨水多少、日照等的影响;地形因素——地形的高度、坡度和切割程度等影响着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等情况;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都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风化阶段。
|
习题26
题型:问答题
题目:岩石风化作用的产物是什么?这种产物如果作为工程地基,可能会出现哪些方面的工程问题?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地壳表层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作用后,一部分碎屑物质被风和水带走,而残留于原地的松散堆积物抽称之为残积层。
进行工程建设时,若残积层主要为粘性土,应重点研究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若残积层主要为粗岩屑,沉降可能较小;开挖基坑或进行边坡建筑场地施工时,必须注意边坡稳定性问题,防止产生滑坡。
通常采用的防治岩石风化措施有:
(1)挖除法:风化层较薄时,可将工程性质较差、影响建筑稳定的表土挖除。
(2)抹面法:用使水和空气不能透过的材料(如沥青、水泥、粘土等)将岩石覆盖起来。如图6-5所示的植物护面、混凝土护面及砌石护面。

图6-5 植物护面、混凝土护面及砌石护面
(3)胶结法:用水泥、粘土等浆液材料灌注入岩层或岩石裂隙中,可加强岩层的强度、降低其透水性。
(4)排水法:设计排水工程、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减少水对岩石中矿物的溶解等影响。如图6-6所示修建的各种排水沟渠。

图6-6 修建的各种排水沟渠
|
习题27
题型:问答题
题目:什么是崩塌?试分析崩塌产生的条件和发育因素?

答案:
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或滑落,并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下的现象。其产生的条件和发育因素如下:
地形地貌、岩性及节理发育情况、地质构造、风化情况、气候及水的作用、人类活动、其它诱发因素等。其中前三种为内部条件,其余为外部诱发因素。
|
习题28
题型:问答题
题目: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条件是什么?简述岩溶场地地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岩溶建筑场地的处理有哪些措施?

答案:
岩溶形成与发育条件有很多因素,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具腐蚀性地下水的运动,潮湿气候,地质构造与地形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可溶性岩石的存在和具腐蚀性地下水的运动。
岩溶地区可以归纳为两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地基稳定性与塌陷、渗漏和突水问题。
岩溶地区由于存在溶洞、溶蚀裂隙、暗河土洞等,在岩体自重和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能发生地面变形,地基塌陷,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由于地下水的运动,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有时会出现涌水、淹没、塌陷等突发事故;岩溶区由于溶蚀后基岩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岩溶漏斗、石芽等,建筑地基如果没有调查清楚,可能会造成不均匀沉降,甚至造成地基失稳。
岩溶建筑场地的处理措施有:
(1)挖填:挖除软弱、充填强度的材料;
(2)跨盖:顶板不稳定时,用长梁式基础或桁架式基础或刚性大平板等方案跨越;
(3)灌注:溶洞或土洞埋藏较深时,采用挖填与跨越方法不得力时,对其进行灌水泥浆、水泥粘土混合材料、砂或砂砾等;
(4)排导:对地下水(尤其是洞中的水)、地表水采取排除措施;
(5)打桩:采用混凝土桩、木桩、砂桩等处理埋深较大的土洞,可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密实土层和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条件。
|
习题29
题型:问答题
题目:河岸地段进行工程建筑应注意哪些工程地质问题?

答案:
(1)必须事先了解河流的最高洪水水位,避免在洪水淹没区进行建筑;
(2)应注意河岸的稳定性,不在崩塌、滑坡等不稳定的地区建筑。如必须建筑时,要对崩塌、滑坡进行处理;
(3)河床上是不宜建厂的,如果要建设船台、码头、桥墩或取水构筑物,应考虑由于进行建设而改变河床断面后的最高洪水水位、冲刷深度、含泥量,同时也要考虑河水对岸边及构筑物的冲刷;
(4)河流的凹岸受冲刷,容易形成河岸的崩塌、滑坡,选择建筑场地时,建筑物距阶地边缘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必要时采取保护河岸的措施;
(5)应注意冲积物的产状,冲积层中埋藏有粘性土的透镜体或尖灭层时,能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6)阶地上有古老的河床的沉积物和牛轭湖沉积物时,应注意它们的分布、厚度及工程地质性质;
(7)冲积层中常较丰富的地下水,可作为供水水源,但在古河床地区施工时,多因地下水多、水位高而引起施工排水困难。
|
习题30
题型:问答题
题目:何谓阶地?它是如何形成的?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可将阶地分为哪几类?

答案:
在河谷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河漫滩,由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堆积作用的综合影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态特征,河流阶地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
习题31
题型:问答题
题目:什么是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案:
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山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丰富的物质来源,山坡陡峻和较大沟谷以及能大量集中水源的地形,并有突发的大量水源等条件,以上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1)丰富的松散物质:如残积层、坡积层、人工填土等。
(2)地形条件:具有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
形成区利于汇水、聚集上述松散物质;流通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堆积区是泥石流物质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之地。
(3)突发而急骤的大量水流:如泥石多发生的雨季,当然冰川、积雪的急剧消融、水库堤坝的溃决等也可产生急骤而大量的水流。
|